(资料图)
他是一名环境工程硕士、高级工程师;他是玉溪工匠、兴玉产业领军人才、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;他是云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。他30多年深耕黄磷技术领域,用13项国家发明专利为企业插上创新发展的“翅膀”。他就是云南江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研发部部长马兴良。
“五一”节前夕,笔者在云南江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见到马良的时候,他正在带领公司青年技术人员进行磷系阻燃剂新产品研发试验。
马兴良开展磷系阻燃剂产品研发工作已经整整12年了。12年来,他立足企业自身产品优势,紧盯国际磷化工发展前沿,主持开展微胶囊化赤磷阻燃剂和磷系膨胀阻燃剂的研发工作。目前,这项技术已经成功用于生产,深受下游客户的好评,为企业的转型升级、精细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助力。
马兴良还为中国首条低砷黄磷生产线建成投产立下过汗马功劳。随着我国优质磷矿资源储量日益紧俏,如何满足相关行业的低砷需求是黄磷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。马兴良勇挑重任、迎难而上,带领研发小组致力黄磷脱砷的研究,克服了原有脱砷技术存在的各种弊端,研发出了一种新方法。该方法具有脱砷效果明显、产品收率高、过程安全简便、生产成本低等特点。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授权后,马兴良率领攻关小组展开后续的研发及商业化工作,建设了一套2000吨/年的生产装置,建成了我国首条低砷黄磷生产线。生产的低砷黄磷产品进入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及国内市场。
多年来,马兴良还致力于节能减排、降耗增效工作,先后主持和策划了公司多项综合利用项目。他带领公司技术人员建成一套500吨/天的活性石灰生产装置,使公司黄磷生产装置产生的废气——黄磷尾气的综合利用率提升到93%以上。他还主持设计、建设了以黄磷尾气为热源的3万吨/年矿粉成球装置,在分析总结弗卡斯窑的基础上,对其设备结构和布置方式修改完善后重新设计,使其适用于矿粉成球装置干燥工序,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利用矿粉和黄磷尾气水平,既保护了环境,也为企业实现了增效。(玉溪日报通讯员 郭艳波)
标签: